大家知道,广播电视事业关乎社会民生,一旦因电力中断造成信号缺失,引发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低温冰雪气象灾害,造成电力设施长时间中断,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有鉴于此,贵州广电黔南分公司决定再次订购一台柴油发电机组以备不时之需。
由华全动力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型柴油发电机组,采用了公司 专利技术,可以实现24小时无人职守,当市电失效时或三相之中任意一相出现故障,它都能够自动发出命令让柴油发电机组启动运转,然后自行检查柴油发电机组运转每一项参数是否正常。如有一项参数出现差异,会让输出短路器禁止合闸,然后让柴油发电机组停止运转,并发出声光报警;若一切性能参数均为正常,控制系统会发出命令,让输出断路器合闸输出。因此,订购这样的一台机组用作广电设施的应急电源,不仅必要,而且也是适合的。
黔南州,全称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汉、布依、苗、水、壮、侗、毛南、仡佬等33个民族在这里居住和生活着。然而,提起都匀这个城市,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熟悉。但说起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毛尖茶,很多人可能就如雷贯耳了。而这毛尖茶的故乡,正是都匀。
都匀毛尖茶原来也叫“鱼钩茶”,就像它当初的名字那样,形似鱼钩和雀舌。除了鱼钩茶的叫法,还有人称其为雀舌茶、细毛尖、白毛尖……毛尖生长的地方,通常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山,峰峦叠嶂,云雾缭绕。采茶时节,这里的布依族、苗族女子齐聚在一起。她们穿着传统的蓝布衣衫,胸前系围裙,围裙上绣着各种图案,头上包着毛巾做的头帕。这里的人喜好唱山歌,忽高忽低的山歌从山头飘来,缭荡在细雨纷飞、云雾缭绕在山间,成了入画的风景。
经过特别的炒制,毛尖形成“三绿透三黄”的特点,也就是说,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这种茶,曾经参展1915年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并摘取大奖。这一事实,记录在民国25年(1936)所著《都匀县志稿》中,原文是这样说的:“茶,四乡多产之,产水箐者尤佳。民国四年,巴拿马赛会曾得优奖,输销边粤各县,远近争购,惜产少耳。”
根据史料记载,都匀毛尖茶在明末时即为贡茶,深得崇祯皇帝喜爱。到了清朝,由于层层增加上贡茶叶数量,弄得当地茶农一年所采制的茶叶全数上贡也抵不上税额。当地的寨主想了一个办法,召集18个寨的族人开会,在夜间每家每户烧一锅水,浇到沿路的茶树下,把茶树烫死。过一段时间后,报告上去,并请当地土司和县官前来查看。寨主和茶农都说,茶树是遭了“天火”而亡。后来,皇帝不得不下诏免除上贡茶叶,并拨付银款给当地,保护茶树。
直到今天,在黔南各地仍然可以看到很多记载着当年官府拨银两保护贡茶的石碑。
那毛尖茶为什么叫“毛尖”呢?这里面也有一个故事。
1956年清明节,时年26岁的都匀团山茶农 社会计谭修凯在《贵州农民报》上看到一则标题为《人民热爱毛主席,万里边疆送虎皮》的新闻报道,他就想:别人能寄礼物,都匀盛产好茶叶,为什么不寄一点给毛主席呢?
有了这个念头,谭修凯便召集了村里的四名青年,分别是时任乡长的罗雍和、主任谭文邦、团委书记谭修芬和会计王顺天。五人一起组织村民采摘 叶初展的茶叶芽头,加工炒制成一公斤上好的茶叶,包扎好后以“茶农 社团支部”的名义邮寄给毛主席。
过了大约半个月,村里收到一封来信,是发自“中共中央办公厅”的。看到这封来信,谭修凯等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信中写道:中央曾有规定,不准给主席寄东西。经主席批准,寄给你们16元钱,作为成本费。信的结尾后面则是毛主席亲笔签写的几句话,“寄来的茶叶收到了,茶叶很好。今后可在山坡上多种些,茶叶可以命名为毛尖茶”……
于是,“毛尖茶”一名便很快传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