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寺,其实是一座有着500年建造史的古寺院。据史料记载,该寺是在明代万历28年(1600年)由当时的高僧——无念禅师创建的,千百年来,在鄂豫皖三省颇负盛名,被誉为“楚豫禅宗”。
法眼寺位于大别山主脉黄柏山。庙后靠山有块石头,当地人称“一脚踏三省”石,因为附近流传着“雄鸡鸣叫三省醒、黄狗一吠楚豫闻”的说法。这座黄柏山,气势雄伟,林壑清幽。一年四季,景色不同,各有千秋,煞是好看。而且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娃娃鱼、金钱豹、穿山甲等珍稀动物370多种,珍贵树木100多种,有“松杉林海”之称,又有“天然药库”之誉。尤其是,山上清泉不仅甘甜可口,更有养身健脾之功效。
而寺院就坐落在主峰下名叫“黄龙出洞”的地方,坐东面西,寺前有一湖泊,名叫“无念湖”,原是一个小型山盆,后储水自然形成,长平如镜。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曾在此讲学隐修、著述撰文,留下了大量人文古迹,如花潭书院、古书院、古茶院、鱼跃龙门等。
再说一下古寺的首任方丈——无念禅师,俗姓熊,名深,麻城熊家河人,十六岁出家,历游五岳名山,与当朝名臣邹元标、邓文洁、梅国桢以及大思想家李贽、大学者焦闳、公安派"三袁"、七省巡抚梅之焕等往来甚密。特别是与李贽,更是相交甚厚,曾在龙湖相伴达十年。李贽曾称赞大师“学道精勤,真实贤也”。
话说无念禅师眼见徒众渐多,往来日繁,不利于专心修持,于是想找一处偏僻的地方隐居起来,一日,他路过黄檗山(即今黄柏山),见此山险僻幽深,绝无人踪,喜欢。经好友袁中道(“公安三袁”之一)从中斡旋,得以从商城太学张舜玄手中得到了这个地方。万历二十七年,他携徒众千余人入山,盖房舍,开荒田……历经五年,这里逐渐出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 禅院。无念创建了法眼寺,躬耕自锄,静心修持,朋友们听说了也很高兴,经常上山与其同住,交流学问,游山玩水。无念禅师于天启年间(1627 年)圆寂。
从法眼寺往西北约行1000米,有明代石塔6座。其中以息影塔保存 完整,息影塔又名祖师塔,是明代大将军梅芝焕所建,为无念禅师舍利瘗藏之处。塔旁不远处有一株大别山五叶松,苍雄挺劲,翠盖如云,伴随着无念祖师。
民国十七年(1928)冬,一股土匪流窜至黄柏山,纵火烧毁了法眼寺,释迦佛殿、关圣帝殿、观音阁、方丈室、藏经楼、客堂等化为灰烬,好在《黄柏无念复问》雕版却幸存下来。后来,经过寺僧募化修葺,但难复旧貌,寺庙也就衰落了。解放初,寺门上尚残留“楚豫禅宗”四个彩陶大字,殿堂内有一尊占地半室的铁佛,“大炼钢铁"那会儿,铁佛也被砸碎投入熔炉之中。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法眼寺是在原址恢复重建的,寺院总占地五万多平米,建筑面积就达两万多平米,为中部地区比较大型的禅宗寺院。庙宇是仿原貌而建,主要建有山门、客堂、接待中心、结缘处、伽蓝殿、祖师殿、钟鼓楼、天王殿、斋堂、云水楼、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殿、大雄宝殿、五观堂、禅堂、方丈院、上客房、藏经阁、法堂、放生池等。大雄宝殿为歇山重檐七间古建筑大殿,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高7米,阿难迦叶侍立左右。右边是阿弥陀佛像,左边是药师佛像,均为7米高。殿内两侧为十八罗汉和万佛像。
寺院门前保留下的两尊2米多高的断臂石狮和两株直径达2.1米的千年古银杏,见证了此地千年不绝的香火,相信此一石一木也必然见证法眼寺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