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以经营、销售各种山鸡蛋、肉鸽、鸽蛋产品为主的养殖企业,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好,价格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而企业所在的贾寨镇,更是远近闻名,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里有一种地方特产——贾寨豆腐干。其实,单从地域文化上来讲,该镇既是中州历史名镇,也是豫东的晨村居民点。境内有建于明朝的寺院——黎丘寺;有“汉子鼻祖”仓颉的墓冢,还有古代四大名泽之一的"孟诸泽"遗址,又有黄河故道千里长堤重点景区,丰富的自然文化景观,颇具旅游开发潜力。
贾寨豆腐干,又名贡品豆腐干,因始于贾寨任家,故而又被称为任家豆腐干。贾寨豆腐干从清朝初年即开始制作,已有300多年历史。而在清代乾隆年间,贾寨豆腐干就被列为了朝廷贡品。据说,当时济宁有一个人在朝中为官,因为济宁距离贾寨比较近,这个人知道贾寨的豆腐干做得好吃,就把它推荐给了乾隆皇帝。乾隆一吃,五香味浓、咸而不涩、香而不腻,果然好味道,于是龙颜大悦,颁下旨意,“此豆腐干贡品,以后盖木印可免验进入御膳房”,并让那济宁官员回去转交给“馨远斋”。可见皇帝对贾寨豆腐干多么偏爱,自此贾寨豆腐干便成为皇宫佳肴,美名传遍天下。
一次,大臣刘墉(刘罗锅)治理黄河返回京城,乾隆皇帝设宴款待他,其中贾寨豆腐干被作为一道主菜。宴席中,乾隆还作诗表扬刘墉,诗中说:“锁住黄龙回朝转,惟有腐干庆功臣。”
而也有坊间传闻,说当年乾隆皇帝所赐印章是纯金的,是那官员将金印章藏了起来,而以乌木仿刻了一枚。这乌木印章,如今已经在贾寨流传了二百多年。我觉得,皇宫赐印也许就不是纯金的,颁枚木印就是对产品质量的认可,“ 免检"直通御膳房。要是那位官员胆敢藏匿御赐金印,岂不是犯了欺君之罪?不管如何,这贾寨存有乌木大印却是真的。
贾寨豆腐干是豆腐的再加工制品,产品以黄豆作干料,辅料有草果、凉姜、桂皮、丁香等 10 余种。加工成块的豆腐挤压出水,放入鸡汤锅里蒸煮而成。咸香爽口,硬中带韧,久放不坏。其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含有钙、磷、铁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豆腐干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食盐、茴香、花椒、大料、干姜等调料,既香又鲜,久吃不厌,是休闲与做菜的佳品,又被誉为“素火腿”。
贾寨所属的虞城县,则是名气更胜。虞城是夏朝中期的重要都城,而商汤灭夏后曾在虞城建立商朝,初都南亳。公元前21世纪,夏禹封虞舜的儿子商均于此,号"有虞",后称虞国。秦设虞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虞城县。
虞城自古人才辈出,是“酿酒鼻祖”杜康造酒发祥地、“汉子鼻祖”仓颉造字之地,也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家乡。历代诸多名人如司马相如、枚乘、李白、杜甫、高适、苏轼等都曾来此游览,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境内现存有仓颉墓、商均墓、伊尹墓、木兰祠等名胜古迹。
上世纪90年代,虞城就率先开始尝试挖掘和开发木兰文化,宣传木兰精神,打响文化品牌,并在文化保护和弘扬中探求"文化兴县"之路。2007年,虞城被中国民协正式命名为"中国木兰之乡",并成立"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木兰祠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2008年6月,"木兰传说"被列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虞城,木兰文化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生机勃发。民间手工艺剪纸、刻瓷、根雕、贝雕等是虞城传统的文化产品,工艺精美但大都是作坊式的家庭经营模式,产品销路窄,市场竞争力不强。随着木兰文化的推广,以木兰形象和木兰故事为内容的相关文化产品也一举走俏,成为虞城文化产业中的新秀。同时,虞城县成立了木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木兰文化的传播、宣传、经营融为一体,形成产业链。木兰祠景区、木兰故居、木兰纪念馆、木兰文化公园等一系列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使木兰文化逐步做大做强。
现如今,"木兰"已成为虞城人民的精神支柱,深入到了百万群众的心中。木兰文化产生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已成为虞城县经济、政治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精神支撑和推动力量。